中东欧学者访问上海欧洲学会

录入时间:2019-07-16

  2019年7月10日上午,匈牙利考文纽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Csicsmaan教授、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Gledić博士访问上海欧洲学会,就匈牙利对亚洲的开放政策、西巴尔干半岛国家与中国双边关系等问题与曹子衡、崔宏伟、戴轶尘、高晓川、胡丽燕、宋黎磊、忻华、徐明棋、杨烨、祝轶晨等进行座谈交流。

  Csicsmaan教授认为,匈牙利无论从地理、政治上都处于欧洲、亚洲的十字路口,因此“平衡”是其开放政策的核心思想。在历经五任政府后,匈外交政策中三大支柱从未改变:第一,积极融入欧洲-大西洋同盟如欧盟、北约组织;第二,基于双边协议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;第三、保障生活在他国的匈牙利人的利益。匈牙利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期的冰点后,目前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,由俄罗斯提供贷款的Paks二期核电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,同时在围绕欧盟制裁俄罗斯、乌克兰冲突等国际问题上匈也始终保持着较为中立的态度。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匈牙利与中国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,其中2015年布达佩斯-贝尔格莱德的铁路项目就是一个优秀典范。匈牙利下一阶段的外交重心将会更多聚焦于非洲、拉丁美洲国家。

  Gledić博士介绍了巴尔干半岛的演变历史及发展进程,并从塞尔维亚角度剖析了未来巴尔干半岛国家与中国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展开合作的关键点:第一、确保巴尔干半岛的力量平衡;第二、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,以免引起贷款烂账的问题;第三、确保就业率及就业分布,避免出现低技术人员过剩、高技术人员“外逃”现象;第四、确保政策自我调控性,避免过多的“特例”与当地长期法规出现冲突;第五、确保在具体国家合作的政策能与欧盟大政策匹配对接。中方学者还与两位外国学者就欧洲议会选举、进出口产品清单、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等问题交流了看法。